从“钱荒”看LED行业产能过剩
2013/7/26 12:19:27 点击:
中国银行业持续一个多月的大面积“钱荒”,终于在6月20日这天达到高潮:当日,银行间回购隔夜利率飙升至13. 44%的历史高位,货币市场资金供给枯竭,资金一度断流。
A股应声暴跌,6月24日,沪指2000点毫无抵抗地失守。这对于5月还一度领涨二级市场的LED产业来说,有些措手不及,也将正处于回暖的市场推向重新审视的境地。
此次“钱荒”表面发生在金融体系,根源则在实体经济,反映出实体经济产能过剩、开放度不够,相当一批企业利润持续下滑,甚至出现亏损,大量资金才被迫空转,或转向房地产等非生产性领域。要避免“钱荒”,中国经济若要持续增长,就得釜底抽薪,唯有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方式来实现。
放眼全球,产能过剩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,但却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下,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“牛鼻子”问题。钢铁、煤炭等传统行业不由分说,值得注意的是,周期性、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也折射在LED这样的新兴产业上。
自2008年红杉中国投资乾照光电1022万美元上市,由此获得22倍的投资回报,此后两年至少有高达500亿元以上的热钱进入LED产业。这为2012年LED产业的全面过剩埋下了祸根。而今年上半年LED产业回暖,芯片、封装的扩产风声鹤唳,七喜、澳洋顺昌这样主业不振的企业也纷纷进入或者深涉产业,加剧了新一轮产能过剩的忧虑。
一般情况下,产能过剩被认为是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和要素市场改革滞后的产物。拿LED产业来说,政府长期以来,确实都在“好心办坏事”。2009年,江苏扬州“一台MOCVD机财政补贴一千万元”的补贴政策,得到各地政府的纷纷效仿。以至于,2011年全世界约有一半的MOCVD都是卖到了中国来。这最终导致上游的外延、芯片、蓝宝石衬底“虚胖”,产业被引入结构不合理的歧途。
各级政府在过往产业政策的制定中,既存在喜大邀功的成分,也存在对全球宏观视角的缺乏和产业格局的误判。对于LED设备补贴,如今大部分城市已经作罢,但是对于研发项目类、推广类补贴则难以接受市场“三公”的检验。以至于,近期LED上市公司的扩产,被市场贴上了“圈钱”、“蹭补贴”的标签。
治理LED产业当前的产能过剩,根本上要依靠深化市场化竞争淘汰机制;建立和发布产能利用率指标;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、调整产业结构;促进LED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区域性的普及推广。我们要知道,LED产业回暖后,要步入持续增长,在于终端应用市场的持续性需求出现。而这也正是上半年很多LED中上游企业在突遇订单排队的大好背景下,对下半年市场能否持续向好的一种担忧。
而就上述第四点而言,需要强调的是,未来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当然要以扩大内需为主,周期性产能过剩应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,主要在国内市场消化。
可以同分布式光伏应用一道,搭上“集约、智能、绿色、低碳”为核心的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“顺风车”。
同时,LED产能过剩更应该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出路,稳定并扩大出口产值,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过剩产能。
但LED企业全球博弈要解决好品牌、专利、标准、质量等诸多问题。
结构调整也要加大去杠杆化。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大潮中,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大杠杆化的快速扩张方式。虽然在发展速度上有很大的优势,但是也为以后埋下了隐患,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,风险也就会显露出来。
这在LED产业却已经司空见惯,一大批老牌LED企业无不是因此而倒下。
不过,高“杠杆化”的风险开始为更多LED企业所认知,但“去杠杆化”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必须做好抵御阵痛的心理准备。
理论上,目前大部分LED厂商,尤其是中小企业,上下游赊账、银行贷款吃紧仍然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根本,“钱荒”的发生让企业现金流紧缩程度超出预期,银行贷款融资可能进入困难时期。
但长期看,对于实体经济的LED产业来说,将在阵痛后迎来利好。本次央行顶住压力“不放水”,传递出停止以货币扩张刺激经济的信号,虽没有迈出向金融机构救市的一步,但却迈出了向实体经济救赎的一步。
事实上,优化金融资源配置,让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,正是当前中央所提倡的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三度提及要“激活货币信贷存量”,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、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。
A股应声暴跌,6月24日,沪指2000点毫无抵抗地失守。这对于5月还一度领涨二级市场的LED产业来说,有些措手不及,也将正处于回暖的市场推向重新审视的境地。
此次“钱荒”表面发生在金融体系,根源则在实体经济,反映出实体经济产能过剩、开放度不够,相当一批企业利润持续下滑,甚至出现亏损,大量资金才被迫空转,或转向房地产等非生产性领域。要避免“钱荒”,中国经济若要持续增长,就得釜底抽薪,唯有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方式来实现。
放眼全球,产能过剩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,但却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下,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“牛鼻子”问题。钢铁、煤炭等传统行业不由分说,值得注意的是,周期性、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也折射在LED这样的新兴产业上。
自2008年红杉中国投资乾照光电1022万美元上市,由此获得22倍的投资回报,此后两年至少有高达500亿元以上的热钱进入LED产业。这为2012年LED产业的全面过剩埋下了祸根。而今年上半年LED产业回暖,芯片、封装的扩产风声鹤唳,七喜、澳洋顺昌这样主业不振的企业也纷纷进入或者深涉产业,加剧了新一轮产能过剩的忧虑。
一般情况下,产能过剩被认为是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和要素市场改革滞后的产物。拿LED产业来说,政府长期以来,确实都在“好心办坏事”。2009年,江苏扬州“一台MOCVD机财政补贴一千万元”的补贴政策,得到各地政府的纷纷效仿。以至于,2011年全世界约有一半的MOCVD都是卖到了中国来。这最终导致上游的外延、芯片、蓝宝石衬底“虚胖”,产业被引入结构不合理的歧途。
各级政府在过往产业政策的制定中,既存在喜大邀功的成分,也存在对全球宏观视角的缺乏和产业格局的误判。对于LED设备补贴,如今大部分城市已经作罢,但是对于研发项目类、推广类补贴则难以接受市场“三公”的检验。以至于,近期LED上市公司的扩产,被市场贴上了“圈钱”、“蹭补贴”的标签。
治理LED产业当前的产能过剩,根本上要依靠深化市场化竞争淘汰机制;建立和发布产能利用率指标;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、调整产业结构;促进LED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区域性的普及推广。我们要知道,LED产业回暖后,要步入持续增长,在于终端应用市场的持续性需求出现。而这也正是上半年很多LED中上游企业在突遇订单排队的大好背景下,对下半年市场能否持续向好的一种担忧。
而就上述第四点而言,需要强调的是,未来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当然要以扩大内需为主,周期性产能过剩应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,主要在国内市场消化。
可以同分布式光伏应用一道,搭上“集约、智能、绿色、低碳”为核心的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“顺风车”。
同时,LED产能过剩更应该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出路,稳定并扩大出口产值,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过剩产能。
但LED企业全球博弈要解决好品牌、专利、标准、质量等诸多问题。
结构调整也要加大去杠杆化。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大潮中,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大杠杆化的快速扩张方式。虽然在发展速度上有很大的优势,但是也为以后埋下了隐患,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,风险也就会显露出来。
这在LED产业却已经司空见惯,一大批老牌LED企业无不是因此而倒下。
不过,高“杠杆化”的风险开始为更多LED企业所认知,但“去杠杆化”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必须做好抵御阵痛的心理准备。
理论上,目前大部分LED厂商,尤其是中小企业,上下游赊账、银行贷款吃紧仍然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根本,“钱荒”的发生让企业现金流紧缩程度超出预期,银行贷款融资可能进入困难时期。
但长期看,对于实体经济的LED产业来说,将在阵痛后迎来利好。本次央行顶住压力“不放水”,传递出停止以货币扩张刺激经济的信号,虽没有迈出向金融机构救市的一步,但却迈出了向实体经济救赎的一步。
事实上,优化金融资源配置,让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,正是当前中央所提倡的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三度提及要“激活货币信贷存量”,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、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。
- 上一篇:LED芯片厂商介绍 2013/7/26
- 下一篇:鑫业新光电新产品发布 2013/6/20